18564280928
 图7-10 临近边坡并段超深爆破(单位:m)
    (2)新的预裂爆破装药结构。预裂爆破通常采用径向不耦合或轴向不耦合装药结构,采用膨胀橡胶球作为空气间隔材料,它是由壁厚3 -4mm的聚苯乙烯橡胶制成的球囊,装入孔内一定深度后用混装车上的气泵充气,膨胀后的橡胶球利用摩擦力支撑在孔壁上,实现了径向不耦合或轴向不耦合装药结构。
    (3)大直径预裂爆破技术。预裂爆破的作用是在预裂孔连线方向上形成一条连续预裂面,同时避免孔壁径向裂纹在边坡岩体中的过度延伸。由于边坡坡面的稳定取决于预裂面的质量,因此,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爆破对边坡岩体的破坏。这一要求也意味着预裂爆破在限制岩体破坏的同时,还必须保证在预裂孔之间形成一连续预裂面。
    一般炮孔内炸药的爆轰压力会大大超过岩石的动态抗压和抗拉强度。因此,为避免孔壁岩石的破坏和邻近区域内径向裂隙的过度延伸,必须降低炸药爆轰作用于孔壁的压力。实现的途径有两个:一是减小炸药密度;二是采用炮孔不耦合装药结构。不耦合装药技术在小孔径(一般小于130mm)条件下的应用相当普遍,它作为预裂爆破的一种有效技术手段,已被人们所接受。为了实现炮孔不耦合装药结构,可以增大爆破炮孔直径。
    (4)空气间隔装药预裂爆破。空气间隔装药结构一般由雷管、高爆炸药包、孔底小药包和空气间隙组成。空气间隙是通过在炮孔内放置一个可膨胀的塞子形成的,以便使填塞柱保持一定高度。填塞柱使空气冲击波降低到最小,同时密封炮孔以便产生一个密闭腔,有利于爆炸冲击波和爆生气体的作用。药柱起爆时,高压气体向空气柱内膨胀,同时使相邻孔间岩石受压,沿岩体边坡产生预裂缝。
2 光面爆破技术
    为了提高光面爆破效果,降低爆破对预留保护岩层的损伤,在许多矿山采用了沿炮孔轴向和孔底径向刻槽的控制爆破技术。采用刻槽爆破技术的基本目的是,控制裂纹扩展方向,降低炮孔压力到合适的程度,以利于裂纹的生长。采用孔底刻槽爆破技术获得了非常理想的路堑边坡爆破效果,半孔率明显提高,和普通光面爆破相比,损伤范围大大降低。路堑边坡控制爆破表明:采用孔底径向刻槽、同时以起爆周边炮孔技术取代传统的超钻、孔底装药方法,预留边坡将更加平整、光滑,半孔率明显提高,孔底损伤范围减小。
图7-10 临近边坡并段超深爆破(单位:m)
    (2)新的预裂爆破装药结构。预裂爆破通常采用径向不耦合或轴向不耦合装药结构,采用膨胀橡胶球作为空气间隔材料,它是由壁厚3 -4mm的聚苯乙烯橡胶制成的球囊,装入孔内一定深度后用混装车上的气泵充气,膨胀后的橡胶球利用摩擦力支撑在孔壁上,实现了径向不耦合或轴向不耦合装药结构。
    (3)大直径预裂爆破技术。预裂爆破的作用是在预裂孔连线方向上形成一条连续预裂面,同时避免孔壁径向裂纹在边坡岩体中的过度延伸。由于边坡坡面的稳定取决于预裂面的质量,因此,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爆破对边坡岩体的破坏。这一要求也意味着预裂爆破在限制岩体破坏的同时,还必须保证在预裂孔之间形成一连续预裂面。
    一般炮孔内炸药的爆轰压力会大大超过岩石的动态抗压和抗拉强度。因此,为避免孔壁岩石的破坏和邻近区域内径向裂隙的过度延伸,必须降低炸药爆轰作用于孔壁的压力。实现的途径有两个:一是减小炸药密度;二是采用炮孔不耦合装药结构。不耦合装药技术在小孔径(一般小于130mm)条件下的应用相当普遍,它作为预裂爆破的一种有效技术手段,已被人们所接受。为了实现炮孔不耦合装药结构,可以增大爆破炮孔直径。
    (4)空气间隔装药预裂爆破。空气间隔装药结构一般由雷管、高爆炸药包、孔底小药包和空气间隙组成。空气间隙是通过在炮孔内放置一个可膨胀的塞子形成的,以便使填塞柱保持一定高度。填塞柱使空气冲击波降低到最小,同时密封炮孔以便产生一个密闭腔,有利于爆炸冲击波和爆生气体的作用。药柱起爆时,高压气体向空气柱内膨胀,同时使相邻孔间岩石受压,沿岩体边坡产生预裂缝。
2 光面爆破技术
    为了提高光面爆破效果,降低爆破对预留保护岩层的损伤,在许多矿山采用了沿炮孔轴向和孔底径向刻槽的控制爆破技术。采用刻槽爆破技术的基本目的是,控制裂纹扩展方向,降低炮孔压力到合适的程度,以利于裂纹的生长。采用孔底刻槽爆破技术获得了非常理想的路堑边坡爆破效果,半孔率明显提高,和普通光面爆破相比,损伤范围大大降低。路堑边坡控制爆破表明:采用孔底径向刻槽、同时以起爆周边炮孔技术取代传统的超钻、孔底装药方法,预留边坡将更加平整、光滑,半孔率明显提高,孔底损伤范围减小。